铸造平台 成就员工 创知名品牌 建专家团队

行业资讯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规划落地实施|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实施

新闻时间:2025-09-18 文章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admin


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六年提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如今,在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实施层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已成为重要手段和平台。特开设“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实施”专栏,约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参与地方实践的同志撰写文章,供交流参考。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等综合措施,整体推进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理和生态保护修复,促进耕地基本农田保护、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等多元目标实现,是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落地的重要抓手。

在战略上体现宏观站位,在战术上体现微观设计,着眼优化和落实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格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要以国土空间规划和已划定的“三区三线”成果为依据,充分认识国土空间的多宜性特征,明确整治目标、任务、项目安排、空间布局和实施时序等,提升国土空间的功能与价值。

——推进“三位一体”的农用地整理,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石。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应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适度规模经营的需要,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的集中连片度;通过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现有耕地质量;发展绿色农业,推广可持续的种植方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开展以农村建设用地结构布局优化为主题的建设用地整理,促进乡村振兴。有序开展农村宅基地、工矿废弃地以及其他低效闲置建设用地整理,提升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效益和集约化水平;统筹农民住宅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各类建设用地,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用地。

——推进生态空间保护修复,增强乡村空间安全韧性,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要求,识别关键生态节点,优化生态用地布局,同时要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

——注重挖掘当地农耕文明元素和乡村风貌特色。保留乡村特色和田园风光,保持乡村自然景观,传承农耕文化和历史文化。

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县、乡(镇)主体功能定位,差异化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产品主产区,应结合农业生产布局优化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推进农用地集中连片整治、质量提升和生态化改造,重在提升区域农产品供给能力;重点生态功能区,区分水源涵养、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等生态服务功能,稳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城市化地区,重点推进盘活闲置低效建设用地,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此外,对于叠加功能区,如资源能源富集区、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区、边疆地区,也应结合实际设计差异化的土地综合整治方案,强化区域主体功能定位。

结合各地自然地理格局、资源生态环境本底、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等特征,遵从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内在规律,有重点、有针对性差异化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我国国土辽阔,不同区域的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方式各有特点。西北地区,地广人稀,生态脆弱,水资源匮乏,土地整治要充分考虑水资源在区域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作用;东北地区,应关注黑土地可持续利用,夯实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基础地位,发挥东北森林带的生态屏障作用;华北地区,关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匹配问题,推动地下水超采严重地区土地整治;华东地区,重点关注局部地区的水体污染问题,治理湖泊富营养化;华中地区,应注重提升粮食主产区优质耕地的生产能力;华南地区,关注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服务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西南地区,保护高原湖泊和高原生物多样性,推进石漠化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等;青藏高原,关注大江大河源头的草原退化等问题,强化水源涵养功能。来源 i自然

(作者贾克敬系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研究员)

新媒体编辑:阎炎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友情链接

智慧污水厂平台 智慧排水系统 钢结构检测 工程咨询 智慧供水系统 基安物联 地下水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