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中铁城际从核心目标关键任务规划流程和实施要点等方面梳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是当前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政策工具。下面中铁城际将从核心目标、关键任务、规划流程和实施要点等方面,为你系统梳理这份规划的内涵与框架。
理解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核心目标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不同于以往单一的土地开发项目,它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其核心目标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 空间格局优化:通过统筹农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解决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资源利用低效化等问题,形成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和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 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确保整治后耕地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升,新增耕地面积原则上不少于原有耕地面积的5%,并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 生态功能修复与环境改善: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维护生物多样性,提升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 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在整治中注重保护乡村历史文化遗迹和乡土风貌,并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导入特色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把握专项规划的关键任务
一份完整的专项规划通常需要涵盖以下关键任务,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 关键任务 | 具体内容与要求 |
|---|---|
| 农用地整治 | 重点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低效林草地和园地整理,促进农田集中连片,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
| 建设用地整理 | 统筹农民住宅、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各类建设用地,开展农村宅基地、工矿废弃地及其他低效闲置建设用地的整理,优化结构布局,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
| 生态保护修复 | 优化生态用地布局,恢复乡村生态功能,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
| 历史文化保护 | 挖掘和保护乡村自然和文化资源,注重传统农耕文化传承和乡村风貌保持,赓续农耕文明。 |
| 产业导入与发展 | 明确通过整治优化产业用地布局,保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引入和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如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林下经济等。 |
遵循专项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流程
为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其编制与实施通常遵循以下关键步骤:
- 基础调查与问题诊断:首先要对整治区域的自然地理、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产业资源、历史文化及土地权属等进行全面调查核实。在此基础上,诊断出在空间布局、耕地碎片化、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系统质量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
- 潜力评价与目标设定:综合分析评价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理、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的潜力。然后,结合经济条件、发展需求和群众意愿,设定明确的、可量化的整治目标,包括农用地整治面积、新增耕地面积、生态修复面积等具体指标。
- 规划编制与项目安排: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将整治任务、指标和布局要求落实到具体地块。接着,将总体任务分解为具体的子项目,如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理、生态保护修复、产业导入等,并明确每个项目的名称、位置、规模、投资和实施周期。
-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根据子项目安排,进行详细的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方面,需建立“财政统筹、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统筹使用各类涉农资金,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
- 审批实施与监测监管:规划方案需按程序报批,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审查。在实施过程中,要建立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确保项目规范推进,并及时更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信息系统。
关注规划实施中的核心要点
在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有几个要点需要特别关注:
- 坚守政策底线:必须严格落实“三区三线”管控要求。严禁破坏生态环境砍树挖山填湖,严禁违法占用林地、湿地、草地,不得以整治名义擅自毁林开垦或调整生态保护红线。调整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有严格的条件和程序,必须慎之又慎。
- 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整治工作必须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坚决杜绝违背农民意愿搞合村并居、整村搬迁,涉及群众宅基地等切身利益的问题要特别慎重。
-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切忌“一刀切”和“刮风”搞运动。需要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和区域特色,探索差异化的整治模式。例如,嘉峪关市着力打造“戈壁绿洲农业生态庄园”,而梅州市则强调发展林下经济。
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你全面理解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如果你对某个特定地区或规划中的某个具体环节有更深入的兴趣,我很乐意提供进一步的信息。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