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平台 成就员工 创知名品牌 建专家团队

行业资讯

全域土地整治潜力调研的方法、指标与实施路径

新闻时间:2025-09-11 文章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admin

一、潜力调研的定义与核心目标

全域土地整治潜力调研是通过系统性调查与评价,识别区域内土地资源在数量优化、质量提升、生态修复、空间重构等方面的潜在能力,为科学编制整治规划、合理配置资源提供依据。其核心目标包括:

摸清资源底数:量化可整治土地规模、分布及潜力类型(如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复垦等)。
  1. 评估整治优先级:识别高潜力区域,指导差异化整治策略。
  2. 支撑政策制定:为耕地保护、生态修复、乡村振兴提供数据支撑。

二、潜力调研的主要内容

根据整治类型分类,潜力调研涵盖以下维度:

整治类型调研重点关键指标
农用地整治可补充耕地面积、耕地质量提升潜力、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新增耕地系数、土壤有机质含量、田块破碎度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空心村复垦潜力、宅基地退出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潜力复垦面积、节余建设用地指标、土地增值收益
城镇工矿整治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潜力、历史遗留损毁土地修复率土地利用率提升幅度、碳排放减少量
生态修复矿山修复潜力、湿地退化修复率、生物多样性恢复潜力生态修复面积、植被覆盖率、物种多样性指数
宜耕后备资源开发荒草地、盐碱地、滩涂等开发潜力,开发后耕地质量等级可开发面积、开发成本、土壤改良周期

三、潜力调研方法与技术流程

  1. 数据采集方法

    • 内业分析:利用遥感影像(分辨率≤0.2米)、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提取土地利用现状与变化趋势。
    • 外业调查:通过实地抽样(每村≥5个样点)、无人机航测、村民访谈,核实地块破碎度、土壤质量、权属状况等。
  2. 潜力评价模型

    • 限制性因子法:若某地块存在生态红线冲突、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直接判定为无整治潜力。
    •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构建权重体系(如耕地质量权重0.3、生态敏感性权重0.2),计算潜力综合得分。
  3. 空间分析技术

    • 基于GIS平台,叠加地形坡度(≤25°)、土壤pH值(5.5-8.5)、灌溉条件等图层,划定潜力分级区(高、中、低)。

四、潜力调研指标体系构建

以广东省为例,构建**“3维度-67项指标”体系**,涵盖自然资源、社会、经济三方面:

  1. 自然资源维度(50项)

    • 耕地:田块连片度、土壤有机质含量、撂荒率。
    • 生态:森林覆盖率、湿地生态服务价值、生物多样性指数。
    • 水资源:灌溉保证率、地下水超采率、水质达标率。
  2. 社会维度(7项)

    • 农村人口密度、土地权属纠纷率、村民整治意愿。
  3. 经济维度(10项)

    • 土地增值收益、产业用地需求匹配度、整治成本收益率。

五、潜力调研实施步骤

  1. 前期准备

    • 制定调研方案,明确边界(以乡镇或行政村为单元)。
    • 组建多学科团队(土地规划、生态学、GIS技术等)。
  2. 外业调查

    • 选取典型区域(≥30%行政村)开展实地勘测,记录地块破碎度、土壤剖面特征等。
  3. 潜力评价

    • 采用定量(如层次分析法)与定性(专家打分)结合的方式,划分潜力等级。
  4. 成果编制

    • 形成《潜力调研报告》,包含潜力分布图、优先级清单、整治建议。

六、挑战与对策

  1. 数据获取难

    • 问题:部分区域遥感影像分辨率不足,权属数据更新滞后。
    • 对策:推广无人机倾斜摄影(分辨率达厘米级),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2. 评价标准不统一

    • 问题:不同地区潜力评价指标差异大,横向可比性低。
    • 对策:制定国家级技术规范(参考《土地整治潜力评价导则》)。
  3. 资金与技术短板

    • 问题:欠发达地区缺乏高精度调查设备与专业人才。
    • 对策:引入社会资本(如PPP模式),搭建省级技术共享平台。

七、典型案例与成效

地区调研重点成果应用
浙江德清农用地连片整治潜力识别高潜力区1.2万亩,规划“千亩方”农田,机械化率提升至90%
广东清远生态修复潜力划定矿山修复优先区5万亩,引入社会资本实施“生态+文旅”项目
江苏盐城滨海滩涂开发潜力评估可开发盐碱地20万亩,试点“暗管排盐+耐盐作物”种植模式

八、未来发展方向

  1. 数字化赋能
    • 构建“全域土地潜力一张图”,实时更新潜力动态变化。
  2. 市场化机制
    • 探索潜力指标交易(如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跨省流转),激活社会资本参与。
  3. 韧性提升
    • 将气候变化适应性纳入潜力评价(如防洪排涝能力评估),保障整治成果可持续性。

全域土地整治潜力调研是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激活土地资源价值的核心工具,需以**“精准调查-科学评价-动态监测”为主线,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设计,实现从“资源盘点”到“战略赋能”的跨越。未来需进一步强化跨部门协同**(如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部门联动)、公众参与(如村民意愿调查),推动潜力调研从“技术主导”向“多元共治”升级。

关键数据:典型县域调研显示,农用地整治潜力占比约45%,生态修复潜力潜力区平均生态服务价值提升20%-30%。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友情链接

智慧污水厂平台 智慧排水系统 钢结构检测 工程咨询 智慧供水系统 基安物联 地下水监测系统